一年

分类: 生活

为什么年更呢?又累,又懒,又无聊。倒不是完全没有时间,但其实也是因为没有时间。

平时如果天天输出工作到半夜,自然很疲惫;自然没有时间输入,肚子空空;自然也没有时间消遣,只能做一个无聊透顶的人。疲惫、空空、无聊的人也讲不出好听的故事来。不过,再无聊的事儿攒上一年,也还是能听的吧。为了照顾各位看官的感受,还是年更为好。这篇文章起码也写了一整个春节。

你们可能觉得我要开始消极了,放心,不会轻易让你们得逞的。疲惫,起码充实;业余知识少了,工作本领多了;无趣的人,一样还是过着有趣的生活。环境不好,也并非没有选择,而选择当前的状态,大概还是因为这种状态是现在所需要且能承受的。

很多事情,是不敢想所以没有做。一旦做了,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做的久了,成了习惯了,甚至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了。一年多前疫情解封的时候,我喜忧参半。喜自不必说,忧则忧居家办公成为历史,未来每天的双城通勤该如何是好。去年的年更篇讲到我开车通勤的经历,那时也不过才通勤几周时间,似乎还感觉良好,其实经常是高铁和开车换着来,一直担忧自己不能坚持。事实证明,天天开车一百六十公里实在难以坚持,但双城高铁通勤确确实实坚持了一年多了——其实也用不上“坚持”二字,因此也迟迟没有去租房。

一说起通勤我就来劲儿。

3月份结束装修,迁入新窝。距离苏州站不到4公里的路程,于是切换至每天骑电驴10分钟到火车站,再坐高铁半小时到上海站,再坐40分钟地铁到单位,就顺理成章了。咦?加起来好像不到一个半小时?当然不可能!还要候车呢!还有中转步行的时间呢!总之,一个半小时已经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短时间了,通常还要向上浮动一些,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

一年时间,工作地点换了一次,几乎纵向跨了上海市。不过双城通勤一大好处,就是计算距离要从火车站算起——竟还近了两站地铁。这点优势倒也让我在单位刚刚搬家的时候,向住在上海却通勤时间更久的同事吹了几次牛。

无论是从上海站到单位,还是从家到苏州站,这些行程我早已了如指掌。可以说几乎每天我都是提前五分钟上车,基本没有在火车站排过队,毕竟那也太浪费时间了,做不了任何事情。为了压榨通勤时间到极致,早上坐火车要从后方车门下,因为车自西向东跑,后方即西方,方便从西北出站口出站,距离要坐的地铁最近。晚上,地铁要坐哪个车厢也要选择好,这样,下地铁就能看到距离火车站进站口最近的地铁口。从迈出地铁到进站安检,只需3分钟。如果迈出地铁的时候距离火车发车还剩7分钟,那么这一班是可以拼一拼赶上的,狂奔吧!如果还剩6分钟,就省省力气,改签吧。赶车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看好候车室,奇数偶数各在西东。还要看准车厢号,偶数候车室进站下去,对应的车厢号通常偏小。如果不幸被安排在偶数候车室和大号车厢,或者反过来,那么就拼命跑吧!

早上的车次我通常会选择八点一刻的一班,七点五十之前从家出发即可。这一班高铁好处有三:

  1. 时长最短,仅26min

  2. 九点多能到单位赶上早饭

  3. 是满足上述条件的最晚的一班,可以多睡会

不过这一班车也较为难抢,周中的车通常要提前三四天抢,而周一的车几乎想都不用想,开售即空。因此,我的备选车次通常是能吃上早饭的更早的两班车,七点四十多和七点五十多的。这俩车次往往是周中备选,周一则往往会放纵自己选择九点多的一班车。毕竟周一时会面临调节作息、上班焦虑等多重问题,充足的睡眠是大有裨益的。不过,周一既想睡足一点,又想吃上早饭的话,家里就不得不备上一些方便食品了。有时也会辛苦家里另一位勤劳的同学先行准备食物,我再随后清醒。

晚上回家,八点的一班车是热门之选,主要原因也是其时长最短,七点二十前从单位出发,八点五十不到就到家了。然而事与愿违,近半年晚上开会的情况频发;又或者排期激进,晚上敲代码思路不宜中断,总要耽搁赶火车。常常改签。改签多了,也就逐渐不再买八点的车了——八点的车35元,其他很多车次往往只有30元,改签还要付差价的退票手续费。那实在不如先买30元的票,走得早再改成35元的车票,反正周中的车票没那么难抢。九点多的车次是常用备选,也难免会有几次改到十点多的最后一班高铁。十一点前总能到家的。

早上乘车,无非补觉读书。现在读书主要就两个时机,火车上,早饭时。晚上乘车,则以敲代码为主,延续尚存的一点思路。日复一日,也就习惯了,熟练了。在赶火车的路上狂奔,可能用肩膀撞到过不少悠闲的看手机的人,可能插过几次安检的队伍……再次抱歉了诸位。

单说通勤,其实并不煎熬,所以我才说可能都用不上“坚持”二字。一个半小时,三分之一在高铁上,这段时间相对充实,甚至不必当作通勤时间。剩下的时间,二十分钟在苏州,四十分钟在上海。在苏州十几分钟的骑行我也已改为骑自行车,算锻炼身体了。那么大头就是上海市内的地铁通勤了。四十分钟在上海通勤是很普遍很正常了吧。

话虽如此,通勤有时候还是令人苦恼的。主要原因倒不在通勤,而在这工作。每天早上一想到即将要面对的事情,晚上想想尚未完成的东西,都会令这一个半小时变得为难。好在一旦真出发了,反而没有什么顾虑,专心赶车罢了。

工作上,事儿是真多。

搞新项目、组织架构调整等一系列事情,让人应接不暇。可往往真正叫人无所适从的,是常有“各自为战”的混乱氛围。以前在微软,一周仅一次的周会,我已能感受到很多信息冗余、信息分散等低效问题,也协助采取了一些措施,收效是有但也不多,当时并不知足。到这边会发现,这都无所谓问题了。

一周三四个周会。组里的一个,工程相关专项的一个,算法相关专项的一个,新项目相关的一个……基本上是把同一件事说三四遍,只不过面向可能有所不同的群体,侧重不同的方向。

我个人幻想的是这样:自己团队公示自己的进展,任何人可以查看获取信息,评论对齐信息,免得信息冗余和分散。现实则恐怕众口难调,文档办公的氛围也不充分,非得开个会才能“锁住”大家的时间讨论问题,文档评论之类的没有机会收到及时的回复。结果就是白天开会晚上敲代码,甚至晚上都得开会。

总而言之,感觉有点野蛮发展。优秀人才很多,能明显感觉到高于上家。但项目管理、会议预约之类的流程性事务则远远要乱。记得字节有个理念就是通过高素质人才降低对复杂流程的依赖。不过当前的“高效”像是建立在大量压榨“高素质”人才的时间来实现的,这是结果的“高效”,并不是真正的过程的高效。节奏太快,牺牲质量是常有的事。生死存亡之际争分夺秒可以理解,但若只是为了一些诸如demo之类的事情这样妥协,有些得不偿失。

不过终究能够感受到这边的活力。节奏快虽然带来了一些损耗,但更多的是成功推进的一个个需求。从结果来看,从无到有的落地是很快速。这个环境磨炼人。我倒是愿意多挑战挑战,看看自己的极限。

从小怯打电话这个事,现在倒是不咋怯了,毕竟天天有人找我拉通对齐,时间都不约就会突然来电。节奏快的好处就是什么小事都能在快速的重复中得到锻炼。我都在想,要是将现在的办事方法带到外企,岂不是无敌了,之前一个月的活现在一周就干完了——不过再仔细一想,可能会先被当工贼挂上帖子骂死了……

追求工作上的挑战,难免也要牺牲一些个人和家庭生活。肉眼可见的自己:人变得无聊,脾气耐性在变差,紧张敏感的时机在增多。这些我都知道,但解决这些问题暂时没有排期。这就像打游戏点科技树似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总要有牺牲。现在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尚有冗余,不妨先牺牲一点,争取长期利益最大化。感谢理解。

提到生活,不得不说现在特别害怕“结束”,因此常常因噎废食,不乐意“开始”了。比如说,很讨厌离别的感觉,那咱就干脆别老想着见了;长假之后很焦虑,那就干脆放假也别出去玩了,只要放假不快乐,工作就不会不快乐……

哲学就是:只要一直平平淡淡的,就会一直平平淡淡的。

有点老子的意思。也有点废话文学。滑稽。

不过想归想,最终多数不愿意结束的事情还是一个个开始了,也接着结束了。这就是生活吧,长久的平淡中总会带点浪花,结束的伤感也不会掩盖开始的快乐。留下回忆,继续向前罢了。

前面提过搬新家,不妨讲点有趣的,分享一点初级智能家居的经验。

起初,我对智能面板(开关)这种新鲜玩意儿还挺排斥。一巴掌能拍明白的开关,搞什么智能呢!结果电工师傅看了下开发商预留的线路就是依托智能面板去做的,以至于部分灯的双控开关实际上并没有双控线,而是通过无线协议同步的双控智能开关。于是不得不安排了智能面板,通过设计师推荐的智能家居方案提供商订购了一系列设备。由于价格较高,只订了客厅的。回去便开始补课,淘宝补齐了主卧的智能面板。

总的来说,智能面板主要就有zigbee、wifi和蓝牙三种通信协议。大道至简的话,应该wifi就足够了,有网络信号就能连智能设备。不过设备很多的话,有可能超过无线接入的设备上限(大好几万),这时zigbee协议可能才更有优势。当时不懂,已经上了zigbee的车,后面也就都用它了。

智能协议是小问题,自己安装这些面板才是难题。电工手套、测电笔、绝缘胶带、电工钳全部准备就绪,拆开一个个开关面板,测出零火线分别对应的设备,理清单控双控等线路拓扑,分析如何改造为智能开关……反复折腾了几天,有时候拆了装装了拆,终于捣鼓明白了。装完整个屋子的设备,能够从手机上开关电灯时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智能面板是入住前3月搞定的,毕竟很常用。7月份,家庭影院的计划则开始筹备了。

放映设备是投影仪,自带的音响音质差一些,声音位置在侧面也令人不爽。不过如果要给放在斜后侧的投影仪配前置的音响,就需要走线穿过客厅。装修时没有考虑预埋音频线,现在再弄就比较折腾了。起初考虑蓝牙音箱,但有延迟,音画不同步严重影响体验;另外5.1声道、杜比音效等也都不能通过带宽较低的蓝牙协议启用。这事儿真是让人绞尽脑汁。直到有一天和朋友探讨智能家居,朋友一句“未来就应该全部设备协议都统一到无线网络”提醒了我。我调查了一番是否有通过wifi协议传输音频的可能——还真有,苹果的AirPlay协议就是基于无线网络的。投影仪本身肯定不支持AirPlay协议,于是又购入Apple TV盒子搭配HomePod智能音响。将盒子连接到投影仪的ARC HDMI接口以回传音频到盒子,盒子再通过AirPlay将音频传至HomePod进行播放。表现很完美,无论投影仪自带系统、Apple TV的tvOS,还是其他通过HDMI接入的设备(例如Switch游戏机等),都能将音频通过投影仪回传至Apple TV再用HomePod播放出来。跑通之后,我也买齐了一对HomePod组成立体声,效果相当不错。

为了更好地利用HomePod智能音箱以及Apple TV,也购入了家用服务器,配置了Home Assistant智能家居系统,将原来的智能面板桥接到了苹果的HomeKit上,实现了HomePod语音控制家里的开关。另外也配置了本地存储,方便直接从Apple TV上播放下载的高清资源。

除了这些,我也在服务器上跑了beancount记账程序,每一两个月导出手上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账单,用程序自动导入大多数条目,再结合手动的整理,就会有损益表等分析报表了。这一年光买火车票都花了一万多了,真希望12306能多搞点积分优惠的花样,能多给我升升舱也好啊。现在就一个积分兑换车票,兑换的车票还不能退,真是对不起我这样的“资深用户”!

就说到这吧,该去买车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