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重提(一)

分类: 生活

起因

最近从同事那里了解到,我的博客真的有人看!

一下子有了虚荣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再加上我自己也想对过去的创作在此做一个备份和整理(主要原因),现在特开启“旧事重提”系列文章!

这个系列的套路呢,就是复制、粘贴,然后加批注。
内容基本取自QQ空间,旧至初中——初中时大概有一次想不开,删过一批小学的日志,甚是可惜!

其实还蛮有趣的。

军训生活总结(2008-8-27)

这是一篇要交的作文…就不多做评价了。

在军训前,我对军训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军训是什么样子的呢?

终于迎来了8月21日,几辆客车陆续来到山东大学,我随着队伍缓缓走进车厢,心中无比激动,一路上都在盼望着那令我无比好奇的军营生活。

客车开进了山东省人民武装学院,那里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高楼耸立,气派无比。学院内,虽然地方很大,但营房低矮,显得过于空旷了,操场并不华丽,还洒满了砂石。

我走进营房,发现寝室的门都布满皱纹;进入寝室,更是失望的察觉到硬硬的板床和破烂的橱柜;进入食堂吃饭,才明白军人的伙食根本比不上家中父母烹制的可口饭菜……

天空中一直飘落着雨珠,直到太阳公公的光芒透过云层,我盼望已久的军训才开始。

在我们眼中,军人的姿态是威严的,可是,没有亲自尝试,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站军姿会那么困难——抬头挺胸,两肩自然后张,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脚后跟并拢,脚尖分开60°,身体前倾……太多的要求,而且一站就是半小时。腿酸了,却不能打弯;脚疼了,却不能抬脚。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到我们的脸上、背上,我们都汗流浃背,却不能伸出手,抹一把汗……

天天早上5点多就要从床上爬起来,晚上9点多才能躺在床上休息。伴着黑夜,躺在床上,谁又不会思念家中的生活呢?相比之下,家庭是那么温暖,原来在家中还不知足的我,到现在,那还会有嫌弃家庭不够完美的想法?

训练越来越苦,每当我们做的不到位,教官就会让我们做几个蹲起,本来就十分劳累的我,又火上浇油,几十个蹲起使得我的腿开始打软,站不直,走不动,不过我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在军训中,有一些刻骨铭心的数字——每天训练14个多小时,我们班的男生共做了10000余个蹲起,每天8个人吃3盘左右的菜……

军训与我原先的预想完全相反,只用一个字来形容——苦。虽然苦,但是能够锻炼自己,磨练自己,也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熬”过了六天之后,终于回到了自己温暖而舒适的家,我突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洗碗都有父母做。

夜晚睡觉,我睡得很香。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就起床了,如果在以往,我会十分疲倦,但现在,我却精神倍加。

军训我不知是苦是甜,当时受了苦,但现在,睡的香、吃得香,还能干了许多,这难道不是军训带来的甜头吗?

哦!是啊!真棒!

我的乐园(2009-3-27)

10年后的我写的半真半假散文:唤醒,多多少少有此篇文章的影响。

我的乐园是我的老家,大家也许有些不解(能有什么不解…),但在童年时,我的老家带给我了无限乐趣。

也有有限的烦恼。

由于老家与自己家有三个小时的乘车路程,少说也得两个小时,所以我是不常去老家的,现在也只是春节去一趟罢了。

小时候,我不怕的大的牲畜,却害怕那渺小的虫子,无论是否时益虫。

有限的烦恼之一。
然而我为什么要加上“小时候”三个字呢?

四五岁时,父亲与我乘长途车到了老家,正是暑假,遍地都是绿油油的,都枝繁叶茂的,唯独在一旁堆放的当作柴火的枯黄的秸秆,是那样的孤单。(10年前我还能有这样的想象,叹叹)不过,一直羊羔正和他母亲细细咀嚼着秸秆,吃得津津有味。

看到那绵羊围着拴自己的铁叉子转圈,自己也有些坐不住了,便跑到绵羊旁,那羊自然吓的躲到了一边去了。我想爬上去,试一下骑羊的感觉,于是就奋力抓住羊毛,结果却总是抓不住,从手中滑出去。母亲见我想爬上去,便过来帮忙,可母亲毕竟很少驯过羊,哪能治服得了!那样窜来窜去,叉子都一晃一晃的。爷爷从后院走来,见势,也来帮忙。

不愧是老练的农村“能手”!三两下就让绵羊服了气,把我抱上去了。我手紧紧握住羊角。不料,羊挣脱出去,身体稍侧,我便摔了下来,羊还给我顶了一下,我蹲在那嚎啕大哭,恨不得把绵羊给顶死,只可惜头上就少那两只角。(明霞说这里最搞笑,我不以为然)

从此,我不再相信故事书上讲的绵羊都是温顺的,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狠毒的,是一个大坏蛋!

好极端!

晚上是很有趣味的。我们搬出椅子来,在院中坐下乘凉。而我却特意搬出更多的椅子来,还向父母要椅子。接着,我把椅子们一对对排列起来,完成后,便悠闲地躺在上面,欣赏美妙的夜空。农村可不像城市这样灰尘弥漫,夜晚的星空是很清晰的,密密麻麻令我应接不暇,十分有趣!

像什么银河、牛郎织女星,还有北斗七星都看得一清二楚。那银河若隐若现,如银墨溶于水的感觉(再没见过,即便是老家)。牛郎星有三颗,牛郎是中间最亮的那颗,用扁担托着两个孩子,守候在银河这边,而织女则在银河那边……这星空犹如一篇篇童话,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真想化作一颗明星飞到美丽的夜空上去,跟牛郎织女唠嗑两句,去银河再泡上一个澡……

哎,10年后的我,真的失去了好多趣味啊。

老家是其乐无穷的,这是我的乐园,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乐趣!

成年人好无聊哦。

看完了《浙版西游记》……(2010-2-21)

9年后的我:这版浙版西游记,估计好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我却觉得拍的不错,改编的不错,主题曲不错。至今虽剧情大多都已经遗忘,却仍然记得那份触动。

师徒四人最令人有点儿不适应的就是唐僧了,说话时有些驼背,也许是经典86版在我脑中印象太深,唐僧较经典版能够聪明些,会应变了,也会使点儿计谋让徒弟吃吃教训。像孙悟空打听到山中有妖,回到师父面前便装害怕,唐僧则借此叫八戒去探路,后对沙僧说是想改改八戒偷懒的毛病,故此应孙悟空的说法,故意让八戒探路。

再,如来佛说话本来够沙哑,却不知是山东卫视的问题还是声音处理的问题,突然变得鬼一般的声音,吓煞人也。

剧中常出现“你这厮”“我这厢”,叫人有些别扭,都什么年代了,还在之乎者也。

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简直无所不能、什么都不怕,玉帝说最厉害的阴火他都不怕,为啥红孩儿嘴里吐出的三味真火就怕;取经路上较经典版本情节有复杂处也有简陋处:经典86版的每一劫难都设计的十分充实,情节曲折丰富;而10浙版却对每一劫难的设计没下多大功夫,只不过加了些总的情节(孙悟空等结拜兄弟姐妹、白骨精的由来等)

演员的演技不好说什么,不过孙悟空的眼睛是炯炯有神(哈哈,他能让眼珠子以极高的频率左右来回晃动,9年前的我十分着迷,以至于当时自己在家练习,练了两天也能做到个不算太低的频率。我现在也还能做到呢!),猪八戒的火上浇油的嫉妒心演的很真(不知八戒是否这样的人),不过两个X僧总觉得不对劲。沙僧的笑,带着英雄气概,都要先深吸一口气,本是开玩笑的引的他笑,他却那样正经,不知这是否也算傻沙僧的一个表现。唐僧正经时演的还好,不正经也是有过,女儿国时从那里看舞蹈鼓掌个没完,笑成那样,不像经典的唐僧(我说过:经典留的印象太深,但不可说经典的就好)不过唐僧最后不也说,当时并未成佛,又哪里会真的像佛一样抛开七情六欲。

玉帝演的,不用说,是毛主席的扮演者,有演领导者的经验。

哈哈哈

王母娘娘如此大度,简直像个佛。

李天王演得不错,当孙悟空遇到鼠精时,告御状,李天王紧张得那个样……

哪吒男的却无论哪个片总找女的演,虽然演的还不错,却总让人觉得哪吒是个女的。

佛祖那边,如来佛说过,观音菩萨更是别扭,说话慢慢吞吞,也罢,却该快不快、该慢不慢,一句话皆匀速说完,也不知道憋不憋得慌。

……

再说一下主题歌、插曲,好听,好听!尤其是《踏歌西行》和《我心不变》

发现此版西游记像是个佛教知识宣传片,大道理讲了好多,可西游记看得最多的也就是小孩罢了,哪里懂得;不过我喜欢这样的作品,上面那句话只是说说,莫当真。

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孙悟空回答须菩提老祖的三个问题,不过http://wh.szhk.com/2009/01/06/282705508752984.html这有篇文章,看看不错。

如果真如那篇(引用的)文章所言,孙悟空实在是太悲惨了。

……

这西游记把道教贬的太差了,佛教好像是无所不能之教。

我相信,无论什么宗教,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宗教,我们相信的永远是符合天理、人理和适合自己的。(???)

太天真了呀。而且我似乎也不太明白9年前的自己这是在说什么…

我们就像一颗星星(2010-4-5)

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初中的我真是脑洞大开啊。
大概是那时才刚刚真正地睁大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的规律吧。

我们就像一颗星星,在无穷的宇宙中闪耀着微弱的光芒。也许有人看一眼,也许没有人看过一眼,可为什么依然要闪烁,因为,存在是我们自己的事。

我们从来没有自己选择过存在。
而且向来有人在自己存在的时候选择死亡呢。

星星可以闪烁,就可以引人注意。人们要么是赏星夜,看得多的便是那些星座,星星密集的地方,要么就是迷失了方向的时候,瞧一瞧夜晚北边的北斗星。

意味着什么?团结在一起的星星,总能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一个有用的星星团体,又能帮助许多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赞赏。

我们不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星星么?

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单独站在一旁,也许自己过得很好,那不过也只能是活在自己心中的人,虽然这样也算是一种特别的享受;然而融合在别人一起的人,才能干出事业,才会活在更多人的心中。

追求不同,作为定然不同。

或许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星座,或许只是一颗闪烁着微妙光芒的星星……

9年后的我,可能太爱讲道理了,对文字的美的感受,似乎越来越不敏感了。

向往美好(2010-6-19)

青春期果然是情绪敏感波动的时期。但无论如何波动,都源自敏感,都需要有事情触发。
不知道,9年前的这一天,我受什么刺激了?

出生后,睁不开眼,便用那稚嫩的小手摸来摸去,多想睁开眼睛看看这奇特美妙的世界啊!偶尔被扎到一下,哦!原来这就是疼的感觉哦!

后来,眼睛睁得开了,呵!看哪,这孩子多开心,这世界多美好!各种各样的色彩、形状都印到了他的脑袋中,多快乐,多高兴啊!

接着会爬了、会走了、会跑了、会跳了!

多么有趣、多么幸福!

当在大人们唠唠叨叨中学会了说话、交流后,更舒畅了,更明白了!

上了幼儿园,和伙伴们玩耍嬉戏,还有开朗的老师陪伴,愉快哪!

对世界,他一直充满着期待。

——

逐渐大了,懂得事多了,想法更个人了,于是,他有着自己对大千世界中宇宙万物的个性看法,在他眼中没有黑暗,没有邪恶,因为他还没有遇到,而且他也不会遇到,这是个美好的世界,是大同的世界。

天哪,9年前的我就已经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了吗!

前面是感知运动阶段,这里是前运算阶段……

一棵高大的树,有个树杈,他兴奋极了。蹦到树的树杈上坐会儿,欣赏周围美丽的景色,啊,空气真清新哪!

困倦了,反身爬下树来,席地而坐,倚在粗壮的树干上,睡着了……

——

哦!美丽的世界,美妙的世界啊!

——

他更大了,已经和那时的父母一般了,不过此时的父母也已面容憔悴,无精打采的总是坐在厅中后面的老椅子上,一只胳膊托着布满皱纹的脑袋,哦,爸爸妈妈老了……

他成家立业,愉快的过自己的生活,也不时回家看看,带来惊喜,带来安慰,都安心了。

——

他也老了,也该好好享受这个美妙的世界了,于是,每天夜晚坐在院子中,抬头仰望星空,闪闪发光的牛郎织女星、还有模糊不清的北斗七星,哦,越来越模糊了,原来是他的眼睛,模糊了。他,老了……

——

终于,善良的天堂接走了他,在他享受了美好的世界之后,把他送到了极乐世界,更没有烦恼,没有劳苦,只有成天无比的快乐等待着他。

——

希望着美好,向往着美好,快些降临吧。

玉皇天尊、腾格里、佛祖、上帝啊,你们可都听见了?

啊!美好倒不奢求了,向往天真!

向往美好(二)(2010-6-19)

我曾想过,用刻薄的语言刺痛那些无知无趣的人们,然而,相信吧(9年前的我何尝不固执自负哦,竟然这样夸夸其谈),这无济于事,好的会为此愤愤,而那些人呢,依旧固执己见,无动于衷。

然而,佛教里面宣扬普度众生,怎么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也要学习,我不能看不起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相信任何人都能改邪归正。

邪者归善,善者益善,这才是理想的度化众生的结果。

似乎在不懂装懂?然而我今天也不懂,本没资格指责作者不懂。可今日之我不懂,9年前的我又怎么会懂。所以看来是不懂装懂了——不过对佛教大概是有着不小的好奇心。

难,定当会难。

可是,即使一辈子,让恶者的观念改变了,归善了,值得,一定是值得的,也许一辈子过去了,一切轮回至零,可不要一个人下地狱,让所有脱壳的灵魂都是美好的,足矣。

因此,宣扬美好比驳斥低俗更有价值。

强行因果,诡辩!

隐恶扬善,把善事告诉别人,让他们发扬,把恶事埋在心里,叫谁也不知道,隐蔽起来,也许久而久之,就不存在了……

这不是乌托邦吗?这不是……特色社会主义吗?

怎会有如此奇奇怪怪的想法。
不过初中生独立思考值得鼓励!

对不对如何?想不想才是本。 (2010-6-20)

那段时间受的刺激看来不小,可惜我无从追溯,并不记得到底是有什么经历。

世界上的对与错,全是客观判断的,你说对,他就说对么?不见得吧,即使有公理,我看也不一定全都同意,即使是大多数的。

所谓公理,即公认的道理,确实是不证自明的东西。
也许真不一定正确,但如果真错了,那么人类社会的很多知识结构都要崩塌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与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最看重的还是想不想的问题,一个人做错了事,向你俯首认错,真的么,也不见得吧!

当然,认错是好事,是对的,可一定是知错了么?更不见得吧。

人的大脑这么复杂,沟壑纵横,什么计谋想不出,更何况区区一个小谎言(不以恶小而为之)!

云里雾里,我是不是在为了说话而说话。

改变一个人,不是去约束他,限制他,甚至“终结”他。关键是要度化他,让他从根本的思想上转变,一切才改的过来。

9年前的我,是想当教主嘛……还是去传销啊……

如此来,所有的人都十分和谐了,融洽了。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爱着这个世界,爱着每一个人,从来没有恨,没有嫉妒,没有伤害,更没有战争……

我到底是不是在高级黑啊!

人的大脑,是为记下美好的生活而生的。

却也记住了那么多黑暗呢?

这次考试很有“意思”! (2010-11-12)

看完此文,我想9年前我还处于前运算阶段,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

审题还是不审题好?

一道题在题干后面说着让你做一件事,另一道题没说,你会不会把第一道题教你做的事同样做到第二道题上?

如果两题相似,是否就这样做了?

如果两题均为选择(一个单选,一个双选),单选后面括号内写着教你涂卡,多选没写——你涂不涂?

逻辑十分清晰!赞一个!

————

听起来别扭的,竟然在实际生活中上演了!

悲剧!

————

我遇到了!

壮烈!

单选正好在第一张卷子上(不上交),多选却和其他题在第二页,更加坚定了我不涂卡的想法。

又一巧合!

于是,课上也没问是否要涂——下课问了,监考老师不知。

总觉得不对,我收卷子,发现他们都涂了——不祥!

跑去问老师——“谁说不涂了,肯定要涂啊!一直都是涂的啊!”——这是答复。

谁说要涂了呢……

————

郁闷,三个多选,一个四分——12分进去了。

斤斤计较!

————

事后,静心一想,总是纳闷,好像,我一点儿没错。问同学,都说选择题向来是看都不看,就涂卡——这么莽撞的。

别人莽撞!

审题错了吗?一个写了要求,一个却未写——若是都写或者都不写,恐怕无事。

分析错了吗?完全正常的思路——但若是审了题了,都会这么想。

可恨之处在于我考虑了涂与不涂两种情况,并非简单的遗漏(但其实现在想想,当时有些老师应该会以为我是自己粗心忘记涂),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错误”的判断。

习惯错了吗?审题习惯是绝对没错的,可按老师的“选择题都涂卡”的习惯,怕是不对——我要是老板,招聘,出这样的题目,但凡是涂了卡的,统统排除。

我错了吗?哪里错了!

————

于是,不平,找老师——“争取要回!”很平凡、很不耐烦的答复。

————

分到底要回来了,也罢了,不想深入追究——我没必要和老师结下死扣——但是,老师强调“他出的不好,而我也有责任!”

很不解,我有什么责任?

都太习惯于这个世界,见到什么,立刻去凭感觉做——要求都不看——蒙对了倒好,倒无所谓了。

可这次呢,明明是——白纸黑字,物证确凿。我要是忘记涂卡,也罢——可我是踌躇了好一阵子决定不涂卡的!

我有责任——没有培养“习惯的习惯”。

这大概就是我的责任吧——把世界想得太简单,太讲逻辑了。
总想把世界代入到公式中计算出来,却没想过人类具有多么高的不确定性。
这便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消歧的任务,对我而言极其艰巨的任务,至今仍如是。

————

太习惯这个世界了,举个例子: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看见他爸爸在飞,绝对只是惊讶,没什么问题——换做是他妈妈看见自己的丈夫飞了,怕是心脏病要发作了!

摘自《苏菲的世界》,引用我竟然不提!

————

什么问题,习惯啊!

此习惯非做事习惯的习惯,是一种适应,甚至说,是一种懒惰——万万不可取的。

有必要时需取之。

————

这件事,反映的问题不止此一个。暂时且说这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很重要的问题。

懒惰的习惯性思维。

————

到底没影响到我多少——第二天考试的一点点情绪影响不大——我的能力还可以控制这点儿情绪波动——但是反映的问题——不得不重视了……

好自负哦。
不过,多思考一点,总是好的。有些事情,慢慢理解,慢慢体会。
思考人类的事情,着什么急嘛!

论惯性思维(2010-11-13)

看来9年前的我性子不好,忍不住了,还是要专门论述一番……

惯性思维(Inertial thinking)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转自维基百科)

思维像小球一样也有惯性。可能会控制不住,有时却也省了好些力气——这得好好斟酌一下。

——许宏旭

害臊不害臊…

我上谷歌搜索了一下“惯性思维”这个关键词——令我惊讶的是,几乎全部都是否定的话题。

“事物均有两面”这个说法,估计大多数人均可以接受——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想人类文明几万年了,中国有过百家争鸣的时候,外国也有过文艺复兴的思想运动,可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某一观点的。(P.S.:《苏菲的世界》哲学书,很好,建议一读)——至少我赞同这一点。

辩证法!

因此,怕“惯性思维”也不是绝对坏的事了。

那么,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去讨论一个前提问题“我们是否要去适应社会”。

当然,社会一定是不完善的、有缺漏的,我们都想改变。然而,我们之中,有能力去改的,恐怕微乎其微。因此,社会归根结底,还是要我们去适应的——即使他扼杀了人们的一些灵活的思维和有意义的行为——这是现状,也是永恒不变的一种形态!

似乎有点“成年人”的觉悟了?

之所以说永恒不变,是因为,变得只是构成社会的成分罢了,归根结底的规律,想变,还很难,路也很远。

因此,“我们是否要去适应社会”这个问题,不能去辩论它是否是对的,因为这基本上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在人生路途的多数时间中,我们必须适应这个社会;只有获得了一定的权利、势力之后,才可以实现“去改变社会”的这个人人皆有的想法。

啊,为什么会人人皆有呢?好理想主义啊!
另外,好势利啊!

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何必在论“惯性思维”的文章中去谈这个呢?

我一说,你就会意识到这其实很明显。

当我们一定要去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候,一切事物都要你客观地看待,即使见过九九八十一遍的事物仍要以全陌生的态度去思考——真的过了。

尤其是我们还是没有多大势力的人,自己认为实际上没错或者理论上可以证明自己确实没错的事而大多数人不认同的事,我们确实还是不要做了——做了我们很难争回别人对这个事的正确态度(P.S.:我有亲身经历,望诸位勿复言。)

为什么我会觉得作者这么可恶…好不服气的感觉。

这么说又是什么意思呢?似乎还不明显——那就继续听。

于是,我们宁愿隐藏自己的学识、自己的聪明劲,也不去做实在没有必要的特别令双方别扭的事。之所以我这么费劲地解释说,是因为聪明不可不用,该做的正事,有益于广大人民的或者科学技术的,这不可不去争个是非——然而像平时家长里短的事,没必要去扭这个筋,不必去较这个真。

哎。看到这里,又感觉,这是在说现在的我啊!
顿时百感交集。
难道,我为人处事的态度,便从这时逐渐塑形了?
便是这时的种种刺激,让我成为现在的我?

既然如此,何必去犯那些小事呢——不犯如何?不就是去学习学习小球——推一下便可滚很远——岂不省事许多!

于是,惯性思维就如此泛滥开了——加上我写了这篇,估计更加泛滥了——这可不行。

因为泛滥,不是我想看到的。

站在公交车上的人都知道,不论汽车启动时还是停止时,都很难控制自己,要后仰前倾。思维又何尝不是呢?

如果给你的力太多了(就是数次类似的经历),让你在这个习以为常的世界里活得十分舒服了,对旧事物不再感兴趣,甚至对新事物都不再好奇——惯性思维格外强烈了——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

这个控制不住,怕不是“后仰前倾”简单的动作了——做的事越大,你倾倒的幅度就越大——我还用“倾倒”这样的动作词汇描述,是因为因思维而犯错的种类颇多,太过复杂,难以几句话说清的,需得你自己慢慢琢磨。

可9年前的我又琢磨了多少呢?思考是好的,可把自己的想法甚至不那么成熟的想法强加给他人或者说读者,真是不太礼貌的事情。至少我现在读起来,都会不自在。

因此,掌握好幅度,有把握的运用好你的“惯性思维”——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一味地反对还是赞同,锲而不舍地去推捧或驳斥一个观点,怕都成不了大事——于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有限的资源和工具,去无限地发展——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

不必争论,不必驳斥,也不必赞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贯的读文风格。

中庸之道?佛系青年?

吸收了我的想法很好了,至于自己怎么看,那是自己的事了。不必强求别人去吸收自己的想法,我也一样。

看来当时的我也意识到自己前面说话太强势了,竟然有这么几段话来补救。妙哉!

“我可以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要“宁死不屈”还是“卧薪尝胆” (2011-2-15)

p.s.:上面两个词是带引号的。

朋友犯了错,你想怎么办?

写这些文章的背景早已忘记,实在可惜。
十分好奇,我是有什么朋友犯了什么错吗?

“同流合污”?——这不可能!

那么宁愿舍去这份可能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友谊,而去选择自己尊严,自己精神的满足?

还是,或许找到了帮助他的方法,却常常需要先顺应朋友,而因此又被误解受委屈?

总觉得这一论题,与前面接连几篇都相似之处。
总而言之,就是“软”和“硬”的选择。

——

后两者就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

我们通常是两者间的前者,看到有人做错了事情,自己心里或许就先暗暗训斥其人。如果彼此熟悉,是否也会前去严厉地批评?此时,对方一般都不会接受你的批评——无论是面子上过不去,还是自己心里不服气,一般都不能够接受这样令自己难堪的批评。

可是,话说回来,他接受不了是真的,可别人不会因此对你产生偏见啊!正所谓旁观者清,别人能够看出你的正义,你是好人,还是好人,何必在乎正在犯错的人的看法呢——何况日后他也未必如此看你了——少数!——却又何妨!

——

然而,这样何必训斥!经常的毫无效果,经常的影响自己在他心里的位置——那又如何,何必在乎一个自己认为有了错的人呢?——既然没用,那你训斥什么?!——怎知没用?

没有精神分裂吧…

呵,可是,时常的,我们一旦训斥起来,那是滔滔不绝的,是奔腾不止的。也是毫无缝隙给对方插入一句话的!

“我们”不妨改成“我”…

别人做错了什么,惹得自己上了火,却反而让别人再上火——就不对了——这不是今天讨论的,发表一下感慨罢了。

确实,有些人真的很清楚对谁训斥无用——有经历,足以总结出经验。却为何总想批评那些犯了错误的人呢?

有时是看不惯吧,或许是一时的坏心情所致吧,亦或是“恨铁不成钢”吧,归根结底都是思想不同——自己是对的,何必向犯了错的人让步,我“宁死不屈”!!!

怎么这么激动?

然而,你自己不屈了,犯错的人呢,恐怕对他只有伤害了——误解了让步,误解了宽容——这不是屈服!不是低头!

作者在反思,是不是方法不对。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很好的例子,他可以忍受一时之屈辱,坚守着信念,终能完成复国大业。

帮助那些犯了错的人也是一样,你不让步,他常常也不会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

哎,感觉这些话也是8年之后的我仍然常说的。可见我并没有什么进步啊!实在可惜的是,丢掉了这些想法的根源,这些故事的背景。不然我也就清楚自己如今的价值观是从何而来了。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被旁人误解成同流合污的人——此时却又是旁观者迷了——那又何妨(呵呵,怎样都不怕了。上面一句“何妨”,这里一句“何妨”)!!

我们信念一直在坚守着,我们的目的不曾改变——帮他一把,重回正路。

看来我好为人师也历史久远啊。

有时候需要这样的人,可现实,也正少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在乎自己怎么被别人看待,在乎的是,自己怎么把别人看待,怎么让自己问心无愧——却丝毫不想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知道自己是对的,让步何妨?低一时之头又何妨?!

——

我们的社会需要坚守的人,需要扪心自问而无愧的人——不必别人知道——需要卧薪尝胆的人!

——

记住,自己是否是对的,是否正义,要的是问心无愧,永远不是不向正在正确与错误间徘徊的人宽容让步,自己和别人都一样,为什么不慎跌入错误圈子里的人和在圈子外的人(抑或是有的人侥幸尚未跌入)的差别就如此之大呢?

哎。真的感慨万千啊。犹如寻根一样,8年后的我,重温了8年前,为我今日之价值观播种萌芽的那些想法。

记住啊,都是人!都公平!

更是一个纠结的我的开始。


未完待续